
植物生命的多样性
文章作者:美育在线 查看次数:1565 发表时间:2020-12-02 12:02
植物几乎无处不在,占据了各种生态位,它们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地球在演化过程中依次出现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海洋、湖泊、沼泽、河流、沙漠、高山和房前屋后到处都有植物。在演化中,有的种类灭绝了,有的形成新种,并抓住一切机会尝试探索新的栖息地。植物体包含的最主要元素是碳,因此植物的新陈代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碳元素的存贮形式。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比如作为食物,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填饱了人类的肚皮。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万物皆有其美丽之处,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均不例外,但由于过于微小,前两类欣赏起来有些麻烦。植物细胞精巧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植物的分枝、叶序、球果鳞盾排列符合大自然的优化原则和人类概括出的简捷数学规律。欣赏这类自然之美,需要有相当的百科知识储备和善于发现美的眼光。达尔文早就猜测,归根结底,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有着共同的起源,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每一类生命都是“存在巨链”的一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如今广泛讨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从基因、物种和生命系统三个层面来理解,遗传关联性、丰富性、复杂性、动态稳定性是其基本特点。人类的存续严重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而快速推进的工业文明却在侵蚀着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按博物学家利奥波德的想法,凡是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完整、丰富、稳定的,都是美的、善的。植物在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处于基础位置。千百年来,人类广泛利用着植物,植物作出了各种奉献。体察植物之美,既是一种生存能力,也是心地善良的一种表现。植物之美有多个层次和维度,不仅花美、果美、叶美、茎美、根美,而且其群落、生态系统以及与人类互动的过程亦美不胜收。在漫长的进化演化过程中,植物通过试错法,获得了精致的结构,植物的器官也具有了神奇的功能。但无论怎样只有未解之谜,并不存在所谓的“神秘之处”。人类只要不拒绝感受,就能够看见、听见、闻到、触摸到、品尝到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发现植物对于“盖娅”(把地球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的一种假说)的重要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视觉与嗅觉并用。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描写“优钵罗花”(雪莲花):“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则启用了更多种认知手法。文艺复兴的巨人丢勒在他那幅《一大块草皮》画作上,用画笔精巧地记录下了宽叶车前、草地早熟禾、 红花琉璃草、蒲公英和葛缕子。而对于一些更深层面的感知,我们可以品味一下《小王子》中的句子:“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应该用心去寻找。”“无论是房子、星星,还是沙漠,使它们美丽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在极为多样的植物种类当中,出于本能而关注、喜欢那些造型奇特、色彩艳丽者,相对容易,特别是考虑到其绽放的花朵。相反,在平凡中看出门道,发现别人未能察觉之美,就需要有好眼力和洞察力。牡丹、百合、月季、蜀葵、玉兰等作为家花,槭叶铁线莲、红花绿绒蒿、翠雀、瞿麦、小花溲疏等作为野花,展现了不同的美,象征着不同的意义。若非要排个次序,则野生的要高于家养的,因为所有园艺植物最初都来自荒野,后者才是存在之基、美丽之源。只有保护好后者,装点人类生活的园艺素材才不会枯竭。从实用角度来看,所有的水果和粮食作物,无一例外都是从野生种类驯化、培育而来的。只有善待、欣赏后者,前者才有安全、可持续性可言。
尊重植物、欣赏植物的第一个标志,便是了解它们的命名。不管什么样的名字,知道总比不知道强。名字可供检索,标识着多样性。不知名字,已有知识便无法与其关联。每一个名字都有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都沉淀着智慧,记录着人与植物之间的历史。如今,最重要的名字是用拉丁文书写的植物学名,但这丝毫不意味着铁破锣、夏天无、七筋姑、马尿泡、驴蹄草、雪兔子、鞭打绣球、猪屎豆、鸡屎藤、狐臭柴、蚂蚱腿子、十大功劳、一枝黄花、照山白等中文常用名字不值得尊重。它们都应当记录在案,因为它们连接着先民的生活,从书面文字中消灭它们就等于毁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后人将无法想象过去,相关知识也将失传。河北张家口崇礼人杨成在文章《舅舅门前那片林》中曾写道:“地豆豆好吃不好找,坨耙耙吃大别吃小,酸麻麻一次吃不饱,山枣枣吃多受不了,毛榛榛扎手味道好。”每一句的前三个字都代表当地的一种特色野果,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记忆。但是年轻人已经不习惯于使用这些“有点土”的名字,如果名实对应关系和植物知识失传,那将十分可惜。经过一番考证,它们分别对应《中国植物志》上的标准中文名石生悬钩子、牛叠肚、东北茶藨子、君迁子、毛榛。有了这些对应名称,传统知识就不会遗失。
植物也以多种方式迁徙。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总体而言,外来植物的引进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对于一些优种植物,引进慢了经济上吃亏;对于一些劣等植物,不小心引进了,破坏了生态,经济同样受损。难点在于对优与劣的事先评估。慎重,是基本的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