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之美
文章作者:美育在线 查看次数:1773 发表时间:2020-12-03 11:58
印章的起源很早,一般认为有商代的三方玺印传世。存世数量较多的古代玺印是从战国开始的。在纸张出现之前,古代以竹木简牍为书写材料,卷成册的竹木简通过泥封盖印的方式防止被人私拆。
印章文字以篆书为主体。简牍时代所用的印章以金属为主,有铸、刻两种制作方式。早期印章形态的发展与当时所用的文字相应,随实际使用文字的演变而变化,是实用文字的一种转换形式。
印章按印面形态来分,有白文、朱文两大类。按使用者身份来分,有官印、私印之分。下面的四方印章都是战国官印。“东武城攻师玺”“平阴都司工”是白文印,“右司马”“骑右将”是朱文印。先秦印章的文字形态比较活泼自由,因此在白文印中往往需要有边栏与界格来管束和规整文字,使之有序。而朱文印则往往以较宽的边来制约笔画略细的印文。
在较大的秦白文官印中往往以“田”形的栏界安排四字印文。秦 私印较为活泼,形态多样,如“赵癸印”呈圆形。“王当”印两字上 下排列,犹如四字印被分成左右两部分,因此也被称为“半通印”,这种类型是秦印的一个特色。
汉晋印章以白文为主。平正方直是汉铸印的基本特征,汉印的这 一特征与汉代通用的字体——隶书相一致。隶书的基本特征是改篆书书写的“屈曲婉转”为“横平竖直”,以及单字基本形体的方正化,这些也成为汉印的基本特点。隶书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基本形态。
汉末、东晋时期战乱频仍,军事武官的任命频繁,有时极为仓促,出现了大量应急的金属凿刻印章;因为印文大多有“××将军章”的字样,被统称为“将军印”。与精工细作的铸印相比,将军印较为随意和草率,别有趣味,它是后世以刻石为创作手段的篆刻艺术的重要学习对象,并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类型。
古代玉印多见于私印。由于玉质坚硬,玉印的琢制比较费事,在精打细磨的过程中呈现了温润秀拔的笔画形态,别具一格。在玉印中 又有一类以鸟、虫等动物形象装饰处理印文形态的印章,这种工艺化 处理的印章成为一个类型,被称为“鸟虫印”,其中的字体则被称为“鸟虫篆”。
唐宋官印一般印面都较大,印文文字以铜片粘叠后,与铸好的印 身合为一体,呈现了较为特殊的视觉形态。由于铜条反复盘曲以填满 印内空间,有的笔画反复折叠回曲,这样的文字被称为“九叠文”。
篆刻作为古代文人艺术的一个门类要追溯到宋代。在宋代,文人 开始有意识地在以绢、纸为材料的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自古印章作为凭信来使用,因此私人印章中姓名印是最重要的,其中包括斋馆印、字号印等。古代对书画、图书的收藏较为重视,收藏人会盖上有收藏者名字的收藏印,如“××珍藏”“××鉴藏”“××藏书”等。没有名字的其他文字印章,一般都被称为“闲章”。在书画上根据使用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又有“起首章”“压角章”等不同名称。
现在的篆刻艺术,大多已脱离了实用需求,而作为独立的审美对 象呈现给观众,与传统玺印在审美追求上是一脉相承的。篆刻艺术在审美上讲究阴阳、虚实、气韵、意境等,这些大多与传统书画相通,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特别是其中的刀法之美是篆刻艺术所独有的。在文字使用上,篆刻艺术除了与书法密切相关之外,还有根据印面表达与审美需要进行“印化”的特殊要求。